行业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常识  >> 查看详情

工地外墙保温好不好干,我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5亿吨,利用率不足5%

时间:2021-04-04 00:34:00   作者:www.jswoins.cn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新建、改建、扩建、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明显增多。建筑垃圾围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紧迫问题。但据记者调查,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低,处理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加快产业化步伐,将垃圾转化为绿色能源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新建、改建、扩建、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明显增多。建筑垃圾围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紧迫问题。但据记者调查,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低,处理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加快产业化步伐,将垃圾转化为绿色能源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委副主席左定超,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龙等人经过多次调查分析。目前,包括建筑垃圾和工程垃圾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量约35亿吨,其中仅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15亿吨。

我国建筑垃圾一般采用堆埋处理。其综合利用率不到5%,远低于欧盟(90%)、日本(97%)和韩国(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深圳华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文龙表示,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年处理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只有30多条,实际运行的生产线较少。

记者在贵阳市云岩区火焰山渣场采访了解到,2010年批准的渣场采用填埋法处理建筑垃圾。设计填埋量300万立方米,目前仅剩下20万立方米。渣场负责人黄念说,贵阳市主城区每年产生3000万立方米,但很少有渣场通过正规的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左定超说,建筑垃圾是城市的矿产资源,经过资源化利用,可以转化为绿色能源。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水平,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我国每年利用建筑垃圾资源35亿吨,可节约天然砂石料30亿吨,可节约借、填埋用地80万亩,可生产未燃墙体和地面材料标准砖约1万亿块。

同时,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可以有效减少直接污染,改善城市面貌,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堆填或填埋相比,可减少50%的一氧化二氮、99.3%的氮化物和28%的一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此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德国,200多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欧元。在贵州,最大的建筑垃圾回收企业恒源一期生产线建成,年产复合保温砌块80万立方米,实现年产值4亿元,解决了当地500人就业问题。

据记者调查,我国建筑垃圾乱堆乱埋造成的垃圾围城困境日益恶化,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生产规模大、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对资源利用认识不足,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健全。

在管理体制上,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涉及住房和建设、城市管理、发展改革、财政、环保、规划、土地等多个部门,各市主管部门不尽相同,多元管理问题突出,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体系。

二是政策机制不完善。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专项优惠政策并不完善。此外,除了已经公布和正在编制的为数不多的产品标准和申请程序外,几乎没有关于拆除、分类、运输、处理和生产的标准。

最后,技术水平不高。建筑垃圾来源收集和分类不高,混合收集后再分类现象突出,造成大量建筑垃圾得不到有效利用,再生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处理成本增加。在工艺装备方面,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业设计和技术研发单位,缺乏实用的工艺装备研发设计,缺乏综合应用技术和产业化示范。比如,目前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基本采用机制砂石料生产工艺和设备,缺乏高附加值的建筑垃圾回收成套工艺设备,影响产品质量和低效率。

受访者普遍认为,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创造价值,促进就业,是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完善制度,完善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二是继续完善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将建筑垃圾纳入城市矿产支持工地外墙保温好不好干政策体系,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再生利用产品给予价格补贴。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对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企业实行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再生产品的分离水平、处理能力、质量和质量稳定性、适用的施工工艺等技术研发环节,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指导和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加强成套技术、工艺、设备的综合开发,纳入环保装备目录。


标签: 垃圾  建筑  利用  资源  处理  我国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