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查看详情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范下载,阻碍我国实施低碳绿色建筑的四大瓶颈

时间:2021-02-17 00:41:07   作者:www.jswoins.cn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核心提示:粗略地说,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探索了十年。如果萌芽期的绿色建筑趋于贵族化,那么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应该表现出标准化和属性化 粗略地说,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探索了十年。如果萌芽期的绿色建筑趋于贵族化,那么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应呈现出规

核心提示:粗略地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探索了十年。如果萌芽期的绿色建筑趋于贵族化,那么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应该表现出标准化和属性化

粗略地说,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探索了十年。如果萌芽期的绿色建筑趋于贵族化,那么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应呈现出规范化、产业化、系统化的特点。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将是未来十年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目前,缺乏有效的政府运作因素和产业技术因素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开发商责任心淡漠,设计机构缺乏绿色建筑设计能力,绿色建筑初始成本投入不足等二次因素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房地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引导、监督和推动者,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将绿色建筑的宏观力量转化为微观力量。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日前表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是以国家意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旨在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实施。目前,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机制是市场参与者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对于开发商来说,由于现阶段绿色建筑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价格高、市场认知度低,开发商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多数房地产开发商在卖方市场格局的主导下,更加注重短期收益,对提高住房质量缺乏认识,缺乏推进绿色建筑的动力。即使是那些对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较早在中国实施绿色建筑的先驱者,如朗诗集团,由于成本高昂的压力,也未能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万科董事长王石是中国首家实践建筑产业化建设的企业,他坦言,住宅产业化技术不是问题。疑点在于成本太高,而住宅产业化的成本确实比较高。每平方米的成本比传统方式高出350元。按照万科一年50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将增加100多亿元的成本,也就是说目前1万元的住宅产业化推进主要依靠传统项目来稀释其成本。

同时,对于购房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额外的成本往往变成了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的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上涨时,绿色建筑往往只是一种试图成为高端住宅的尝试,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起步阶段,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承担起不成熟市场机制的替代促进作用,促进和培育各种市场主体,动员建材供应商、生产厂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物业公司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并提供法律支持和保护目前政府和行业管理者实施绿色建筑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各主体的利益、有效激励机制的运用、经济成本的有效降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推广绿色建筑。

近年来,国家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关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技术指南相继出台。广西、江苏、重庆等地已建立地方标准。绿色建筑已从示范阶段逐步步入实际运行阶段。但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和基础数据,现行的评价标准往往偏重于对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指导,大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一方面,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以定性指标为主,定量指标较少。主观判断过多,影响评价质量。另一方面,在标准制定方面,评价体系注重对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约用地、节能、节水、节材,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舒适性,这既不利于绿色效应的最大化,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的利益,也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扩大。同时,建筑节能、节约用地、节水、节材、环保综合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过分强调技术应用,对运行的整体节能减排效果缺乏评价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市场和公众。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绿都南建筑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石勇介绍,现行的评估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的差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开发商反映,《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技术细则》制定的标准过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些标准容易实现,往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范下载往优秀的开发人员和相对较差的开发人员都被这些标准归为同一级别。但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节能减排起步较晚的地区,没有按照统一标准推进的条件。当务之急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人文和区域环境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可行的低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李德祥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在方案实施初期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综合理念,并需要提前参与所谓的辅助性多工种如采暖、通风、采光、照明、材料等,在此之下,建筑设计需要新的参与。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与设计人员的素质和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当前大型综合性设计院模式需要改革,多工种分离的设计体系已不能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相比之下,专业设计公司更有可能发挥专业服务的特色,更好地改变设计机制和程序,实现绿色建筑的精细化技术服务,取代大型综合性设计院成为绿色建筑的主力军。

在实际层面上,现有的建筑节能改造资金存量不稳定,使得绿色之路面临巨大压力。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既有建筑节能、节电、节水等改造的资金来源,住宅改造费用由政府和业主承担。为拓宽资金渠道,近年来,各地积极动员产权单位、供热公司、物业公司、能源服务公司、住宅业主等投资参与改造。但从实际执行的角度看,资金不足仍是转型缓慢的原因之一。一方面,作为部门规章,《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行政约束力和法律效力有限,使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滞后,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民用建筑节能激励措施。从补贴、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用建筑节能的激励措施十分有限,难以推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以热计量改造和节能改造为例,《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完成北方1.5亿平方米供热区域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周期。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到2009年底,将完成重建面积9323.5万平方米,仅占“十一五”总任务的62%。


标签: 建筑  绿色  节能  成本  评价  发展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